主页全站地图联系我们

东极抚远网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Contact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抚远人文 > > 正文抚远人文

华夏东极抚远民俗文化馆特色游 感受黑龙江抚远市赫哲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9-12-16 丨 阅读次数:

华夏东极抚远民俗文化馆特色游 感受黑龙江抚远市赫哲民俗文化

  走进华夏东极抚远 民俗文化特色游 黑龙江抚远市赫哲民俗馆   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的三角地带,这里生活着我国目前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这里的人们也因此深受赫哲文化的熏陶,有着诸多历史悠久又神秘的文化习俗。   如果你热爱探秘民族文化,那么抚远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抚远古老的服饰民从俗,以当地古老居民赫哲族居民“兽皮服饰”为主要特色。黑龙江“勤得利段下多穿鱼皮” 而且主要是妇女 , 男女兽皮服饰 , 都要用野生植物或黑、黄棉布制成边角料 , 把沿襟、袖口、托颇、下摆染镶成云纹或小动物形状花样;女人的服装还可用贝壳或小玻璃球缝于上衣下摆处以示美观。   如今,鱼皮衣、兽皮衣的历史早已化作过眼烟云,那些进了博物馆的服饰,已成为独具民族品格的工艺品和文化遗产。解放前当地有身份者的长袍马褂,今天,只有在文艺节目和部分婚典照片中才能见到了。   由于多民族聚集,且受特殊民俗风情影响,抚远的饮食民俗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为身在鱼乡,“吃鱼饼,喝鱼粥,四季鱼毛食无忧”。“缸盆坛罐溢鱼油”,因此由日积月累的饮食习俗创造了“拌生鱼”、冰雪“创花”鱼片、“清炖鲫鱼”“清蒸鱼块”、“鱼心炒青椒或炒尖椒”、“红烧白塔”、“汆鱼丸子”,以及日渐名贵的“大马哈鱼子酱”和鲟、鳇鱼子酱 ” 形成了地域风格别具,口味独一无二的华夏东极边陲饮食文化。   节庆和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拌生鱼”是将刚从江中捕上来的鲤、鳟、哲罗、细鳞等中的一种鱼,放血、剔骨取肉,切成丝条,加入上好米醋浸一会儿,把已变得淡白挺实的鱼肉丝与切好的黄瓜丝、焯好的土地丝、绿豆芽等相拌调匀,再加入适量辣椒油、香菜、食盐、白糖等佐料,即可做好酸辣香扑鼻、鲜凉甘冽爽口的生鱼菜,早些年此菜为当地著名的下酒菜,近些年已成为节庆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曾吸引无数中外游客一饱口福,故有“天下第一菜”美誉。   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大马哈鱼子酱,由大马哈鱼成鱼卵盐渍而成。一条四龄成雌鱼产卵3500-5000粒,每粒大若黄豆,如红玛瑙一样丹朱鲜亮晶莹剔透,含有丰富的磷酸盐、钙质维生素 Atx 和维生素D,每三粒相当于一枚鸡蛋的营养值。   大马哈鱼又叫da ma哈鱼,主要分布在北纬35 “ C 以上的太平洋北部属溯河洞游性鱼类,“上个世纪50年代及此前,我国绥芬河、图门和松花江与黑龙江上游还可以少见的洄游的大马哈鱼,80年代松花江中游和乌苏里江也不多见,近年在我国唯东极抚远所独产,且因托远产的鱼子颗粒饱满,成熟期恰到时机,色正味淳,质优于日俄等国,不但国内紧俏,而且在欧洲市场也享有极高盛誉。   带着冰霜凉意爽爽的“刨花”鱼片,选择冬季或人工制冷冻成的哲罗、细鳞、草鱼或狗鱼等做主料,并要趁冻剥去鱼皮,用尖锐刀将鱼肉切成6X2厘米和0.2厘米的薄片,极象木工用工具刨平木料叶产生的片片木屑刨花,当地人也称冰霜鱼片。加配辣椒油、韭菜花和米醋等佐料,那凉嗖嗖、火辣辣、酸溜溜、香喷喷的口感,简直可令人食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口福。
  简介【乌苏镇抓吉赫哲民俗文化馆——赫哲鱼皮衣鱼皮画等工艺】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它的特殊不是隔江相望对面可见俄罗斯小镇,而是因为这里曾是“六小民族”赫哲族的聚集地。抓吉村的人们因为长久依江而居,一直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习俗——萨满祈福,用以祭祀水神;同时,这里也是日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衣、鱼皮画的起源地。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其民族的图腾神谱更是就地取材,以鱼皮为材质加以拼贴、雕镂、缝制等工艺,经纯手工制作而成。鱼皮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收藏几十年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位于祖国最东方的赫哲族时至今日依旧保留着鱼皮文化、冬捕、萨满祭司习俗。赫哲族的图腾文化抚远赫哲文化
华夏东极——魅力抚远 东极抚远网
备案号:黑ICP备15008240号-2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抚远镇
返回顶部||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