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人文

2021冬天 新华社记者走极寒丨极寒有温度[极地之旅]

来源: 未知  日期: 2021-01-31 16:05

从“北极”漠河、“寒极”呼中,到“东极”抚远。从兴安之巅,到黑龙江江畔。零下40摄氏度是常态,零下30摄氏度算 “温暖”。极寒之地,数九寒天;冬至下的至冬,寒极中的极寒。 寒冷塑造冰雪,寒冷淬炼力量。一批批逆行者,顶风雪,战极寒。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扎根基层的他们,比铁还硬,比钢还坚。 他们,像一团团火焰,燃冰沸雪,坚守奉献,为伟大的祖国“加油”“充电”,向极寒中的身边百姓,播撒平凡而伟大的“温暖”。

小Tip:点击每张海报,感受极寒中的温暖

让大家屋里和心里都暖和!

“东极”抚远最早升起的太阳并没有驱散户外的严寒共产党员李显军挥汗如雨59岁的老李 是抚远唯一一家集中供热企业的上煤工夜间每两小时上一次煤又脏又累又苦

但老李说:“我们就是为了让大家屋里和心里都觉得暖和!”

↑ 在抚远市新世纪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工区内,李显军用铁锤作业。

↑ 李显军搬开无法入仓的煤块。

保障百姓出行安全,冷点没啥!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零下40摄氏度共产党员、交警孙臣顶着极寒低温上岗执勤没几分钟便面目“挂霜”一站三四个小时晚上回家睡觉腿直抽筋

但孙臣说:“只要百姓出行安全,冷点没啥!”

↑ 在呼中区的一处十字路口,孙臣在指挥交通。

让警徽闪耀在祖国最北方!

“北极”漠河

洛古河村

中国“最北”夫妻警务室

共产党员史先强和妻子

是这里的第二任主人

目前妻子还在休产假

史先强一人在这里值守

极寒巡边 暖心助民

警务就是家务 工作就是生活

史先强说:“我在洛古河,要让警徽闪耀在祖国最北方!”

↑ 史先强在洛古河村旁封冻的黑龙江面上查看是否有偷捕者的暗网。

↑ 史先强在洛古河村巡逻。

让大家安心去“飞”!

清晨

大庆萨尔图机场

温度低至近零下30摄氏度

共产党员郭鑫

和他的同事们

天未大亮便上岗工作

作为“除冰师”

寒风凛冽

肤如刀割

他却坚守如常

郭鑫说:“我们就是为了让大家安心去‘飞’!”

↑ 大庆萨尔图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机务队队长郭鑫在机场进行飞机过站机务保障工作。

↑ 机务工程师为飞机除防冰。

只要旅客平稳,再冷也值!

“东极”抚远

地冻天寒

共产党员王旭东

作为铁路养护工

每天作业距离十多公里

50岁的他

顶着刺骨寒风

一天弯腰数千次

但王旭东说:“只要旅客平稳,再冷也值!”

↑ 在抚远线路工区作业现场,王旭东的帽子和口罩上布满了冰霜。

↑ 在抚远线路工区前抚线铁路122公里处,王旭东(中)和工友一起搬运机器。

撑起百姓那片‘光明’!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

兴安之巅

共产党员

电力巡线工王殿辉

和他的工友

穿林海 踏雪原

执行“极寒特巡”任务

饿了啃口冻面包

渴了喝口“冰镇”矿泉水

每次特巡至少持续3天左右

但王殿辉说:“蹚雪踏冰,就是为了撑起百姓那片‘光明’。”

↑ 呼中供电公司巡线检修工王殿辉和队友孙林波在执行“极寒特巡”任务的巡线途中。

↑ 王殿辉在执行“极寒特巡”任务的巡线途中。

守护好“北极村童话”!

数九隆冬

“北极”漠河

寒风凛冽

共产党员郑树君

带领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

在这里24小时值守

坚持极寒天气训练

夯实灭火抢险

救援任务的体能基础

践行着

寒风吹不倒

冰雪压不垮

极寒冻不走的

北极消防精神

郑树君说:“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美丽的‘北极村童话’!”

↑ 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消防车在路上巡查。

↑ 郑树君(右一)和消防员们在北极村进行室外耐寒训练。

为祖国“加油”!

严冬

大庆油田

寒风呼啸

“铁人”王进喜

带过的1205钻井队

热火朝天

共产党员

石油工人贾华龙

和他的工友一起

铆足干劲儿

贾华龙说:“为祖国‘加油’,冷点不怕!”

↑ 贾华龙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平台作业。

↑ 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平台拍摄的贾华龙。

策划:刘洁、李凤双

监制:赖向东、韩宇

统筹:鱼澜、张维革、费茂华、王春雨

记者:王建威、王松、张涛、谢剑飞

编辑:鱼澜、郝建伟、郑悦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

联合出品

华夏东极——魅力抚远 
备案号:黑ICP备15008240号-2
东极抚远网版权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抚远镇
返回顶部||全站地图||XML地图